close

昨天才上網找了一下預防感冒的一些食療偏方,晚上時跟老公討論要怎麼樣才能增強一下抵抗力及免疫力,不然我跟寶妹都一直在感冒也不是辦法

結果今天一早,老公就早起煮了一鍋的雞湯,出門上班前喝了一碗,一早喝到一碗熱湯,感覺真是超幸福的啦

在這此分享一下食療偏方有哪些,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,我真正人體實驗的不多啦

我試過的有:

熱檸檬茶:最近才剛開始喝,好像有改善一點點,至少鼻水及鼻塞好很多

川貝燉梨:上次寶妹感冒咳嗽的有點嚴重,我就燉了一大顆分三天讓她喝,感覺效果不錯(不過我還是有配合讓她吃葯),改天再把詳細作法post上來(上網google一下也很多)

紅糖薑茶:這個退燒超有用的,感冒也有效,不過在剛開始時效果較好

雞湯:今早才喝,再喝幾次看效果如何,不過印象中,以前媽媽也常煮雞湯,好像體力真的有好一點

感冒食療偏方:

  1. 感冒初起喉頭癢痛時,立即用濃鹽水每隔10分鐘漱口及咽喉1次,10餘次即可見效。
  2. 熱檸檬茶:切檸檬二薄片+鹽少許,沖熱開水,熱熱喝,可沖二、三次,感冒初期效果,可順氣化痰、消除疲勞
  3. 雞湯:可減輕感冒時鼻塞、流鼻涕等症狀,對清除呼吸道病毒有較好的效果。經常喝雞湯還可增強人體的抵抗能力,預防感冒的發生。可用嫩雞一隻,洗剖乾淨,加水煮,食時在雞湯內加進少量調味品。
  4. 蘿蔔和白菜:俗語說得好,“常喝蘿蔔白菜湯,不用郎中開藥方”,在感冒初起服用此類的湯,有較好的效果,平時多食蘿蔔和白菜更有好處。
  5. 粥:大米100克煮成稀粥,然後加米醋兩匙,蔥、薑末適量,趁熱吃。(此方有發汗解表之功)

 

咳嗽食療方法

1.冰糖燉梨:將新鮮的梨去皮,剖開去核,加入適量冰糖,放入鍋中隔水蒸軟即可食用。

2.烘烤橘子:在橘子底部中心用筷子打一個洞,塞一些鹽,用鋁鉑紙包好之後放入烤箱中烤15-20分鐘,取出後將橘子皮剝掉趁熱吃。或把橘皮曬乾成陳皮,加水煎茶,大口大口喝下,頗具奇效。

3.川貝燉梨:用去皮、去核的新鮮梨加川貝粉2錢,放在鍋中隔水蒸軟,趁熱食用。

4.白蘿蔔飴:將白蘿蔔切成1公分大的小丁,放入乾燥、乾淨容器中,加滿蜂蜜,蓋緊,浸漬3天左右會滲出水分與蜂蜜混合,放入冰箱保存;每次舀出少許加溫開水飲用,止咳效果非常好。若臨時要喝,沒時間浸漬,可將白蘿蔔磨碎,加1/3量的蜂蜜拌勻,再加溫水飲用。

5.糖煮金桔:將金桔洗凈,用牙籤戳兩三個洞,加水淹沒煮沸,加入冰糖,用小火熬爛,趁熱食用。沒喝完的放涼,存入冰箱保存,每次舀一些溫熱食用。

6.不要吃糖果餅乾等甜食:那些冰冷、幹,且易上火的食物,如花生、瓜子、油炸物等也應禁止。

       7.多喝溫開水:將溫開水含在口中也有很好的止咳效果。以上止咳食療法每天數次,對孕婦、一般人(包括大人、小孩)都有效,不妨試試。

祖傳祕方一 感冒食補冬瓜湯 
材料:冬瓜、蛤蜊、薑絲、排骨適量。
作法:冬瓜熬湯至爛,也可加上蛤蜊,滋味更佳。
中醫師新解:冬瓜性質寒涼,可以清熱、利小便、止渴除煩、祛濕解暑,煮湯服用能更加發揮其功效。
感冒復原期食用,可以多喝湯,補充營養恢復體力,不過感冒剛復原時,還是要盡量吃清淡些。
要注意的是,服滋補藥品期間應忌食冬瓜,體弱、腎虛者食用冬瓜會引起腰痠痛,也不宜多吃。

祖傳祕方二 紅番茄止咳化痰 
作法:取熟透的番茄切成片,直接沾紅糖即可食用,一次吃一盤,每日食用次數不拘。
中醫師新解:番茄可說是最便宜的抗癌水果,果實富含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,還有鈣、磷、鐵、菸鹼酸、胡蘿蔔素、維他命 B1 、 B2 、 C 、茄紅素,主要是維他命 C 可以抗發炎、增強抵抗力。
茄紅素有抗氧化的功能,可抑制體內自由基的活動,也有治療咳嗽、祛痰的效果,如果有咳嗽的症狀及平日多痰,或因感冒引起的多痰,也都可以試試這個方法。

祖傳祕方三 灌雞湯治感冒
根據研究發現,雞湯中的黏液可以有效的將感冒病毒吸附並將它一併帶走,所以過去民間一直認為雞湯是可以增強體力的補品,對於已有感冒症狀的人也有很好的緩解效果,並有助於鼻腔黏液的流動,還可加強體內排除病菌。

  中醫師新解:雞湯是高營養的食物,補充營養外,還可以調理體質,預防感冒,主要針對瘦弱的體質、手腳容易冰冷者,感冒喉不痛且無黃痰者適用。

祖傳祕方四 紅糖薑水顧喉嚨
材料:生薑片 15 克、紅糖 20 克、蔥白適量。
作法:薑切成 3 公分長,約需兩、三塊,將之拍碎,將蔥白切成段約 3mm 長,三、四段即可,加 500c.c. 的水與生薑一起熬煮,煮沸後加入紅糖。
用法:趁熱服下,並多加衣物使身體發汗。
祖傳功效:因為生薑含有薑辣素,可使心臟加快跳動,擴張血管,血液流動變快,讓全身熱起來。
紅糖,味甘,性溫,能緩解疼痛、行血活血。但喉嚨疼痛時則不可服用。
中醫師新解:薑可以發散風寒,緩解全身痠痛,此方適合風寒感冒者,通常此類感冒的發燒不會超過 38 ℃ 適用,因為超過 38 ℃ 就不適合使用。
  註:風寒感冒症狀 ── 身體寒冷、發輕熱或是不發熱、不會流汗、頭痛、全身痠痛、喉嚨癢、咳嗽、鼻塞、流清鼻水、痰稀白、口不渴、或口渴且想喝熱飲、舌苔薄白而潤。

祖傳祕方五 紅糖蔥根治感冒
材料:蔥根 3 個、紅糖 15 克。

作法:將蔥根水煎取液,再沖紅糖服用。
祖傳功效:本方有清熱止痛作用,對傷風感冒有較好的療效。
中醫師新解:蔥有發散風寒、除痠痛的功效,蔥的揮發油則有殺菌作用,並促進細胞修復,由呼吸道、汗腺、泌尿道排出時,能輕微刺激這些管道壁,而產生發汗、祛痰、利尿的作用,所以感冒初期常用蔥來治療。
但喉嚨不痛者適合使用此祕方。

祖傳祕方六 膨大海治喉痛
作法:到中藥房買膨大海、與冰糖熬煮之後,可當飲料服用,若再加入一顆羅漢果,味道會更好。
中醫師新解:在 KTV 唱歌的時候,常常會點一大壺膨大海潤潤喉,同樣的,在感冒喉嚨痛的時候,膨大海也能舒解喉部不適。
主要的功效為清肺潤燥,治乾咳無痰、眼睛紅、一切熱疾。
膨大海和羅漢果效性涼、潤,對於感冒的喉痛、聲音沙啞有效,嚴重咽喉炎時,還可以加入菊花,效果會更好。

祖傳祕方七 止咳杏仁粉
作法:到超市就可買到杏仁粉,隨時服用一匙,或是沖泡成杏仁糊、杏仁奶茶。
可以讓痰比較容易吐出來、咳嗽也不會那麼痛苦。
中醫師新解: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,杏仁可分為南杏及北杏,南杏又稱甜杏,北杏又稱苦杏,均有滑腸通便的作用,亦能治病。
南杏有潤肺、止咳、化痰功效,偏於滋養;北杏有平喘、止咳的作用,但北杏的杏仁尖帶毒性,多吃對身體不好,藥材店大多都會先將杏仁尖磨掉。
一般多用南杏止咳化痰,不過兩種杏仁性質溫和,適合所有人食用。

祖傳祕方八 喉痛吃烤橘子
作法:選擇剛成熟的橘子,最好是果皮還略帶著淡淡的青綠色。
首先將橘子上方剝開一個小洞,再把少許的鹽巴抹在上面、果肉之間的細縫處,然後放在炭火上烤,如果家中沒有辦法升火的話,用瓦斯爐的小火也可替代,不過要注意,千萬別讓橘子皮烤焦了。
等鹽巴慢慢滲入到果肉之中,橘子也開始因高溫炭烤而發出沸騰的嘶嘶聲時,烤橘子就大功告成,除了有風味獨特的果肉可以享用,宛如熱桔茶的柑橘 香味 ,更是一種享受。
感冒嚴重的人只要吃 2 顆,可緩解咳嗽或是喉嚨痛,這是賽夏族獨家的感冒良方。
連同橘皮一起吃,除可治感冒,還能健胃、化痰、治咳及食慾不振,如果覺得皮苦澀,至少要把橘子裡面的細絲吃掉,因細絲也有化痰的功效。
中醫師新解:陳皮是使用橘皮製成的,還有可以化痰鎮咳的八仙果,其原料是葡萄柚,這些柑橘類製品都有止咳、化痰、潤肺的效果。

祖傳祕方九 止咳吃蜂蜜梨
作法:先去梨心,將蜂蜜灌入梨心封住,蒸 1 小時即可食用。
分 4 次吃,一次吃 1/4 顆。
中醫師新解:梨在《本草備要》記載:「性味甘微酸寒,能潤肺涼心,消痰降火,止渴解酒,利大小腸,主治傷寒發熱,熱嗽痰喘,中風失音,片貼湯火傷。對於風熱感冒的咳嗽有效,因為梨為寒性,則風寒感冒的咳嗽較不適合使用。
註:風熱感冒 ── 症狀較少身體寒冷、發重熱、頭脹痛、咽燥、喉嚨腫痛、口渴、有汗但排汗不暢、鼻塞、鼻涕黃濁、咳嗽、痰黏黃、舌苔薄白微黃、邊尖紅。

祖傳祕方十二 紫蘇梅茶治感冒
材料:紫蘇葉、醃紫蘇梅、紅鹽梅。
作法:每次用 5 粒醃紫蘇梅或紅鹽梅,以熱開水 500c.c. 沖泡 5 分鐘後再喝,或是抓一小把紫蘇葉,再加醃紫蘇梅或紅鹽梅 10~15 粒,加水 5 碗煮,滾沸後再續煮 3 分鐘。
每天早晚飯後喝 1 杯,喝到好為止。

  中醫師新解:梅子內含蘋果酸、枸櫞酸、琥珀酸等,有抑菌作用。
紫蘇,味辛,性溫,功能與薄荷類似,有疏散風熱、止咳化痰、解毒作用,常用於散風熱、降氣化痰、肺氣喘急、心腹脹滿、安胎及魚蟹中毒。
因此,對感冒有一定的效果,對感冒的頭昏、頭暈也很有用。

祖傳祕方十一 咳嗽喝蜂蜜蘿蔔汁
材料:白蘿蔔 1 個、蜂蜜 100 克。
作法:把蘿蔔洗淨掏空中心,加入蜂蜜,並放在大碗內加水蒸煮。
用法:每日 2 次,隨喜好調整服用量。
中醫師新解:白蘿蔔可以消炎清熱、下氣消食、除痰潤肺,烹煮前最好先泡水。
熟食可治痰多、止咳、消化不良;生食也有效果,生食打成汁可消渴、止咳化痰,治聲音嘶啞。
蜂蜜含豐富葡萄糖、果糖、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、鈣、磷、鐵和維他命 B 、 C 等,能清熱、解毒止痛,治肺燥咳嗽,預防衰老。
但在服人參及滋補藥品期間忌食白蘿蔔,因為會消除滋補品的作用。

祖傳祕方十二 感冒吃蔥花稀飯
材料:米飯、蔥花。
作法:稀飯煮熟後,加一大匙蔥花。
中醫師新解:蔥有發散風寒、祛除痠痛的功效,吃生蔥可以殺死口腔中的病菌,因為蔥的表皮細胞中,含有大量的揮發性油(蔥蒜辣素),在感冒流行時,吃點蔥是大有幫助的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uufen 的頭像
    uufen

    New Life

    uu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